認監字〔2015〕30號《國家認監委關于管理體系認證標準換版工作安排的公告》明確提出:“在國家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領域內,具備該領域批準資格的認證機構,可在新版國際標準發布實施之后至新版國家標準發布實施之前的時間段內,向客戶頒發以新版國際標準作為認證依據的認證證書。在新版國家標準發布實施后,認證機構應依據國家標準對認證過程進行復核,確保在整個認證過程中對新版標準要求理解實施準確到位,對符合新版國家標準要求的,在第一次監督后換發認證依據標準為新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認證證書;對不符合新版國家標準要求的,應及時做出暫?;虺蜂N處理”。在ISO45001標準發布后,中國合格評定認可委委員會CNAS于2018年4月1日發布了CNAS-EC-050:2018《關于認證標準由GB/T28001-2011轉換為ISO45001:2018的認可轉換說明》,提出了標準轉換的具體要求以及過渡期要求,轉換期自新版國家標準實施日期至2021年3月11日結束。2018年7月1日又發布了CNAS-CC125:2018《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及認證的能力要求》(以下簡稱CC125)和CNAS-SC125:2018《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方案》(以下簡稱SC125),2018年11月1日實施。按照上述認證認可要求,獲證組織與認證機構按照ISO標準進行體系建設和認證審核,并在等同采用國際標準的國標發布后,由認證機構依據國家標準對認證過程進行復核,符合要求的,在第一次監督后換發新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認證證書。
ISO45001標準的主要變化
與GB/T28001-2011和GB/T28002-2011相比,ISO45001標準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采用了ISO管理體系標準通用高層結構
按照《“ISO/IEC導則第1部分”的ISO補充合并本》附錄SL所示,ISO45001采用了ISO管理體系標準通用高層結構。與GB/T28001相比,將原來4個章節調整為10個章節,與最新版的GB/T19001、GB/T24001的標準結構相一致,并采用了相同的核心正文以及具有核心定義的通用術語,便于組織更好地開展管理體系一體化工作。
修改完善了術語和定義
術語和定義由原來23個增加為37個,有22個為通用術語。保留并修改17個:組織、相關方、工作場所、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方針、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工傷和職業損害、危險源、風險、文件化的信息、程序、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審核、不符合、事件、糾正措施、持續改進。刪除6個:危險源辨識、可接受風險、風險評價、職業健康安全、記錄、預防措施。新增20個術語:工作人員、參與、協商、承包商、要求、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管理體系、最高管理者、有效性、方針、目標、職業健康安全風險、職業健康安全機會、能力、過程、績效、外包、監視、測量、符合。
采用了基于風險的思維
在6.1總則中明確“在策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時,組織應考慮4.1(所處的環境)所提及的議題以及4.2(相關方)和4.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范圍)所提及的要求,并確定所需應對的風險和機遇,以:a)確保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實現預期結果;b)預防或減少非預期的影響;c)實現持續改進?!?br />
當確定需應對的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及其預期結果有關的風險和機遇時,組織應必須考慮:危險源、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其他風險、職業健康安全機遇和其他機遇、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
在策劃過程中,組織應結合組織及其過程或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變更來確定和評價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預期結果有關的風險和機遇。對于所策劃的變更,無論是永久性的還是臨時性的,這種評價均應在變更實施前進行。
更加強調組織環境以及工作人員和其他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
在4.1理解組織及其所處的環境中,明確“組織應確定與其宗旨相關并影響其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預期結果的能力的內外部議題”。將組織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融入了戰略與營運流程。
在4.2理解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中規定“組織應確定:a)工作人員以外的,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有關的相關方;b)工作人員及其他相關方的有關需求和期望(即要求);c)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或將成為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更加強調了對相關方的識別與管理。
強化了領導的作用
在5.1領導作用和承諾中增加“最高管理者應通過以下方式證實其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方面的領導作用和承諾:k)保護工作人員不因報告事件、危險源、風險和機遇而遭受報復;l)確保組織建立和實施工作人員協商和參與的過程;m)支持健康安全委員會的建立和運行”。此處的“業務”可從廣義上理解為涉及組織存在目的的那些核心活動。
強調了工作人員協商和參與
在5.4參與和協商中特別強調非管理類工作人員在如下方面參與:確定其協商和參與的機制;辨識危險源并評價風險和機遇;確定消除危險源和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措施;確定能力要求、培訓需求,培訓和培訓效果評價;確定溝通的內容和方式;確定控制及其有效實施的應用;調查事件和不符合并確定糾正措施。
同時,特別強調非管理類員工參與協商下述活動:確定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職業健康安全方針;適用時,分配組織的角色、職責和權限;確定如何滿足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制定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并為其實現進行策劃;確定對外包、采購和承包方的適用控制;確定所需監視、測量和評價的內容;策劃、建立、實施和保持審核方案;確保持續改進。
細化了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價的要求
明確了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和狀況下“人因”的危險源:人因又稱人類功效學,主要是指使系統設計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確保健康、安全、高效和舒適,以及其他要考慮的:工作區域、過程、裝置、機器和(或)設備、操作程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包括它們對所涉及工作人員的需求和能力的適應性;由組織控制下的工作相關活動所導致、發生在工作場所附近的狀況;發生在工作場所附近、不受組織控制、可能對工作場所內的人員造成傷害和健康損害的狀況。
對成文信息的要求更加靈活
在7.5.1注中明確了成文信息的復雜程度取決于:“組織的規模及其活動、過程、產品和服務的類型;過程的復雜性及其相互作用;工作人員的能力”,對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成文信息要求更加靈活。
細化了運行控制要求
在8.1.2明確消除危險源與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通過采用如下控制層級來消除危險源和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過程:a)消除危險源;b)用危險性較低的過程、操作、材料或設備替代;c)采用工程控制和重新組織工作;d)采用管理控制,包括培訓;e)使用適當的個體防護裝備。同時在注中明確,在許多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包括了組織無償為工作人員提供個體防護裝備(PPE)的要求。
增加了采購控制,明確承包方和外包的控制要求
增加8.1.4采購,“組織應建立、實施和保持過程,用于控制產品和服務的采購,以確保其符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br />
采購包括產品和服務的采購,產品的采購通過與承包方協調,以辨識危險源并評價和控制由下列方面所引起的職業健康安全風險;服務的采購則通過外包來實現,并確保外包安排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并與實現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相一致。
增加變更管理要求
增加8.1.3變更管理,并明確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臨時性和永久性變更的過程包括:a)新的產品、服務和過程,或對現有產品、服務和過程的變更,包括:工作場所的位置和周邊環境、工作組織、工作條件、設備、工作人員數量;b)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的變更;c)有關危險源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知識或信息的變更;d)知識和技術的發展。
更加關注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及監視和測量
標準不僅增加“職業健康安全績效”術語(3.28):與防止工作人員傷害和健康損害,以及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場所的績效。而且在標準中多處強調健康安全績效,如9.3管理評審明確了職業健康安全績效方面的信息,包括以下方面:事件、不符合、糾正措施和持續改進;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對法律法規要求和其他要求的合規性評價的結果;審核結果;工作人員的協商和參與;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