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加強管理供應商內部動作成本、流程簡化之重要條件,目前企業已將通過ISO9001認證供應商入門的門檻,沒有過ISO9001認證之供應商就沒有資格成為企業供應商。企業為何做這樣的要求呢?供應商對此有很大的不解?企業之意不解不解導入ISO9001之好處,企業為何如此強調呢?
因為ISO9001認證不僅能為公司建立一套制度化管理體系,公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持續改進企業產品質量和服務的質量,另工作人員可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防止人員流動導致公司知識財產的損失等。同時也是樹立企業形象,開拓業務、開拓市場之需要,身為客戶,強制性要求也有其道理,其目的還是為求達到供方互利關系。畢竟供應商導入國際性標準后,管理系統和品質系統,生產系統得到了有效改進,有效實現供方之互利關系。
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并取得了認證證書,是否就說明該應商的質量體系是否有效的運行,成為欠產考慮的焦點,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中,有的企業產品品質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甚至在企業內滋生惡習,學得ISO9001導入成為它們內部的負擔,對于相關記錄、相關文件感到繁瑣、并抱怨為何做此記錄,對此產生反感,厭惡,在過去審核的供應商中,有遇到過不知道公司之方針、目標的管理人員;不曉得有程序文件之部門的主管,不知道產品檢驗標準檢驗員,沒有培訓甚至沒有見過操作指導書的操作員。
對此現象,供應商管理人員只能重新對供應商相關部門主管灌輸觀念,另其重新建立并有效將體系運用于各個環節中,其一達到本企業要求標準;其二提高供應商各個環節的管理,管控,有效降低成本,達成持續改進。
國內的中小企業中掀起了ISO9001認證的高潮,讓認證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但我們確看到了很多令有識之士堪憂的現象:
認證機構經營方式完全貿易化導致ISO9001證書的逐步降低,從事iso認證機構有國內,國外的兩大分支,認證用度比較高昂,認證檢測行業的市場利潤頗為可觀,國外的認證機構的審核用度維持,國內的認證機構也在每人3000元人民幣以上,在利潤的驅使下,國外認證機構甘心冒著每年高額的罰款的風險而搶占國內市場,國內認證機構也開始日益泛濫。這樣一來,被審核的企業也由于選擇余地越來越多而逐步占據交易的主動地位,對認證機構施加無形的壓力迫使放低獲證要求,終極形成錢證交易,ISO9000認證的技術門檻蕩然無存。
對于企業而言,咨詢職員承擔著引導、輔助的角色;對于認證機構而言,咨詢職員承擔著將ISO9000制度進行解釋和具體貫徹的角色。一個好的專業咨詢職員,可以在符合ISO9000標準要求的基礎之上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治理體系,引導企業走上規范化的治理之路。但由于咨詢公司在國內一夜間遍地開花,從業職員近萬名,其中好多職員的素質根本就達不到從業標準。假如這種趨勢繼續發展下往,ISO9000證書將會形同廢紙,其制度本身也便失往了賴以存在的基礎。
有些企業推行ISO9001的目的僅是為了得到一張證書,將ISO9001制度的建立全部委托給咨詢公司,在推行的過程中并不投進或不全力執行,證書一到手,整個制度使束之高額,企業在推行制度與制度建立之后,感到收效甚微,在很多的方面受到新制度牽制,嚴密的制度被修改得七零八落,不但無益于企業的治理,反而增加了很多束縛和包袱。
很多企業在申請相關的質量認證時都會產生一些些的小疑惑。下面眾智就來幫助大家把這些小困惑來依次解開吧。
1、《ISO9001認證申請表》是需要企業進行詳細的填寫的,當然還有一些企業產品的材料需要報送到認證機構。
2、對于企業所報送的材料進行初審是認證機構首先需要做的事情了。如果對企業產品的材料初審合格之后,這個時候需要給企業一張《受理通知書》。
3、拿到《受理通知書》的企業經營者此時便可以來到認證機構來簽定合同了。
4、認證機構在收到企業的全額認證費之后,認證機構會向企業發出組成現場檢查組的通知,并在現場檢查的前一周將檢查組組成和檢查計劃正式報企業確認。
審核組這個時候會依據企業所申請的材料,來企業的生產車間進行實地情況的考察,寫出審核報告,當然此報告還需要提交技術委員會來進行審查。認證中心在接收技術委員會的審查意見之后,后經認證中心的總經理批準。認證中心向認證合格企業頒發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并且組織公告以及宣傳。當然如果您對ISO9001認證還有任何的疑問,請隨時電話聯系眾智。
我們把2015版管理體系標準的變化叫做管理的變革,是因為新版標準在有關管理最重要的幾個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莫過于領導力了。那么,新版ISO標準中,領導作用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呢?一起來看看!激發人群向著共同方向前進的領導力是當今商業世界的重要技能。沒有強有力的領導作用,許多很好的企業可能走向失敗。
許多世界上最受尊敬的領導人物具有幾個共同的性格特征。最重要的特質包括啟動變革、激發共同愿景、以及知道如何“鼓舞人心”和塑造實現規定目標必須的技能和行為。好的管理層也必須足夠自信以便其他人能夠發揮作用并成功。
領導作用和管理之間的區別:
管理主要指的是過程。領導作用則主要是行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有形的可量化的能力如有效規劃、采用有組織的體系、以及適當的溝通方法。而領導作用則主要依賴于較難感觸、較難衡量的因素,如信任、靈感、態度、決策和個人性格。這些都是一個組織實現其管理體系目標的必要因素。
首先讓我們了解ISO是如何定義領導作用的?
最高管理者是指在最高層面指導和控制組織的一個人或一組人。最高管理者具有在組織內部授權和提供資源的權力。如果管理體系僅涉及組織的一部分,則最高管理者指的是那些能夠指導和控制組織的這部分的人員。按照第5條定義領導作用職責本條規定最高管理者應通過確保以下方面證明其領導作用和承諾:
方針和目標是針對管理體系制定的并與組織的戰略方向和背景是一致的。請注意第4條中的組織情境相對于當前版本是新的要求,它要求最高管理者需證實其了解經營環境及其對組織的影響;方針在組織內部得到溝通、理解和應用;將管理體系要求整合到組織的業務流程中并提升過程方法;管理體系所需的資源能有效提供;管理體系達到了其預期結果;對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負責;對有效的管理體系和滿足管理體系要求的重要性進行傳達;鼓勵、指導并支持員工共同致力于保證管理體系的有效性;促進持續改進和創新;支持其它相關管理人員證實其具有其職責范圍內的領導作用。
益處體現在哪里?
讓我們來看看鞏固現有管理體系的8大或現在的7大質量管理原則中,ISO是如何定義領導作用的。管理層需在組織內部確立統一的目標和方向。他們應能創造并保持一種有利于員工全力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
應用領導作用原則可以確保:組織成員應了解組織的目標并積極致力于目標的實現;組織活動以統一的方式進行評價、調整和實施;在組織內部各層次確立共同的價值觀、公平和道德榜樣;為組織內的人員提供所需的資源、培訓使其自主履行職責;對組織的人員給予激勵和鼓勵并認可他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