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長遠看ISO9000認證質量觀的發展
要了解ISO9000認證的質量觀及其發展歷史,先要了解一下以下幾個質量概念:
1、符合性質量
在我國長期的計劃經濟下形成的賣方市場的質量觀,是以與標準的符合性來評價質量的。由于標準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滯后于生產和社會需要的發展。因此,即使完全符合標準的產品,有的也因不適用而長期積壓在倉庫里。
2、適用性質量
市場經濟買方市場下的質量觀,則是以能否滿足顧客需要,是否合用來評價的。一種產品如不能滿足顧客的需要,則不會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最終只能被淘汰?;蒙鐣再|量,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制的完善,講產品質量時,只重視滿足顧客需要和企業獲利是不夠的。生產企業還必須履行其社會責任(如環境保護、安全又不損害人的身心健康等),這些社會要求往往通過法律、法規、行政規章、法令、政策來體現。
3、ISO9000質量的經濟性
在市場經濟下,企業生產產品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同時獲取利潤,取得必要的經濟效益并賴以生存和發展。為此,要講究質量成本,不僅要講初期購置成本,而且要講全壽命周期的成本。
在滿足顧客需要的前提下,不應盲目追求高性能、高可靠性,而宜具有適度的質量。因為質量的完善一般意味著成本的增高,因此,必須從價值工程的角度來研究適度的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追求'"質量精益求精",并不一定會帶來好的效果。毫無疑問,不斷地改進產品質量及其管理是正確而合理的方向,但不能不考慮這種改進所伴隨的成本的增加是否能為市場所接受。
4、顧客滿意(ISO9000認證的真諦)
迸人20世紀90年代,判斷產品過程、體系質量好壞的標準是顧客滿意。顧客是最具權威的、最終的評價者。因此,必須全方位地考慮怎樣做才能讓顧客滿意;只有持續地實現顧客滿意,才能穩固地占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