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總理關注的這項改革竟然與認證有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局出發,把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的關鍵,多次作出重要部署。這些部署也為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
黨中央:要放管結合、并重
2013年11月印發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要求凡是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關鍵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該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國務院: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本屆政府始終抓住“放管服”改革這一“牛鼻子”,持續推進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李克強總理也在多個場合對這項改革提出明確要求。
2016年8月,國務院印發《2016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工作要點》,提出要削減一批生產許可證。2016年11月,在上?!胺殴芊备母镒剷h上,李克強總理明確提出要全面清理生產許可證。2016年12月,李克強總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進一步強調,全面清理生產許可證,向國際通行的認證制度轉變。
2017年6月13日,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除涉及安全、環保事項外,凡是技術工藝成熟、通過市場機制和事中事后監管能保證質量安全的產品,一律取消生產許可;對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通過認證能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的,一律轉為認證。對管理目的相同或類似的不同部門許可事項,要加快清理合并。
在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中,提出今年要再壓減50%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對管理目的相同或類似的不同部門許可事項,要加快清理合并。這項工作由中央編辦(國務院審改辦)、質檢總局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商務部、國家衛生計生委、食藥監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調整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和試行簡化審批程序的決定》,確定取消、轉認證和下放一批工業產品生產許可,開展簡化審批程序試點,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此次取消許可管理的產品要實現抽查“全覆蓋”。李克強總理在這次會上表示:“一定要明確,我們今天確定取消和下放這些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絕不代表政府責任的減輕。恰恰相反,它意味著政府的責任更重了!”
6月24日,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和試行簡化審批程序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決定》指出,要進一步調整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目錄。對能通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保障質量安全的輸水管、泵等19類產品取消事前生產許可;對與大眾消費密切相關、直接涉及人體健康安全的電熱毯、摩托車乘員頭盔等3類產品,實行強制性認證。同時,對仍需實施生產許可,且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有效的飼料粉碎機械、鋼絲繩等8類產品,將許可權限下放給地方質檢部門。
《決定》要求,對繼續實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產品,由質檢總局組織有關地區和行業試行簡化生產許可證審批程序。一是取消發證前產品檢驗,改由企業提交具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合格報告。二是后置現場審查,企業提交申請、產品檢驗合格報告并作出保證產品質量安全的承諾后,經形式審查合格的,可以先領取生產許可證,之后接受現場審查。對通過簡化程序取證的企業,在后續的監督檢查中,如發現產品檢驗或生產條件不符合要求的,由發證部門依法撤銷生產許可證。
社會各界有期待
對于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的進展,社會各界也是高度關注。網絡上關于“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的相關頁面有82萬余個。而在各大網站,關于生產許可證的相關新聞也是網友們熱議的話題。
企業期待改革紅利
在上海成峰流體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戴艷看來,辦許可證最頭痛的就是準備申報材料。她期待能夠精簡申報材料,讓企業不要來回折騰。
如今,戴艷的期待變成了現實。上海市質監局推行生產許可證審批流程優化試點改革之后,全面清理了生產許可證審批環節的前置條件,取消了不必要的材料要求,并推出了申請文書統一、主動電話提醒企業續證等服務。如今,只要在網上填寫好申報材料,通過在線核查后,再帶上營業執照、申請書和承諾書,跑一次窗口就能辦完。
如今,正在江蘇、浙江等地試點的生產許可證“先證后核”模式,就能徹底解決這位網友的難題。以江蘇揚州為例,該市前幾天剛發出第一張“先證后核”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工作人員用20分鐘就完成了材料審核、受理、發證等程序,向企業發放了新版證書。
據悉,生產許可證審批事項的下放,需要地方和基層做到人員、技術、設備、信息化等多方面的準備。為了確保生產許可證審批權限“放得穩、接得住、管得嚴”,質檢總局和各地質監系統都做了許多工作。質檢總局還專門要求,各地要加快組織審批人員崗前培訓,加強承接機構能力建設。
媒體期待監管升級
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同樣也是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據統計,目前已有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90余家主流媒體對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進行了報道,有近300家新聞媒體、330個微信公眾號轉載了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相關新聞,網絡媒體對于相關新聞的報道、轉載等有17萬次。
以下簡單梳理了主要新聞媒體對于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的相關報道和評論,發現媒體關注的焦點,除了改革給企業帶來的紅利之外,更多的是對于質檢系統下一步如何放管結合、并重,強化質量監管的期待和思考。
6月26日的《人民日報》刊發題為《許可證“減肥”,責任不能減》的評論。文中寫道,“許可證‘瘦身’,給企業松綁,的確是件開心事兒!但是,許可少了、費用降了、時間短了,新的擔心也隨之而來:取消生產許可證,企業負擔是小了,可產品質量如何保證?一些部門會不會認為權力沒了、擔子輕了,服務也縮水了?”
6月16日,中國政府網轉發了國內著名財經媒體“第一財經”采寫的題為《李克強為何堅決取消這些“工業許可證”?》的綜述文章。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只有證減了,政才能簡,方可破解長期存在的政府職能缺位、錯位、越位。更重要的,只有政府部門心思從前置審批、給企業‘辦證’上徹底抽脫出來,才能真正放在事中事后監管上,‘管’得住、‘管’得好、‘管’出實效;也才能真正放在優化服務上。如此方可實現政府職能的根本轉變?!?br />
質檢總局有行動
8月4日,江蘇省無錫市質監局工作人員將全國首張具有唯一身份識別條形碼的“先證后核”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送至剛創辦兩個月的無錫喜歐電動車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莫博表示,辦證過程快得讓他有些驚喜——當天在江蘇政務服務網提交申請材料和承諾書,當天就審批通過。
莫博的這份驚喜,得益于質檢總局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加快推行簡化生產許可證審批程序,在江蘇等省份試行“先證后核”模式。
實實在在推進改革
近年來,作為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的主管部門,質檢總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將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作為全面深化質檢改革的突破口,堅持問題導向,主動作為、務求實效,將改革實實在在地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在改革過程中,質檢總局堅持放管結合、并重,努力做到該取消的取消,該下放的下放,該轉認證的轉認證,該簡化的簡化,該管住的管住。
2015年8月,質檢總局制定了《關于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了“三個最大限度”,即最大限度取消審批項目、最大限度下放審批權限、最大限度優化審批程序。
為了將“三個最大限度”落到實處,質檢總局還先后下發了《關于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優化審批流程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調整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和試行簡化審批程序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
與此同時,質檢總局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在質檢總局的支持下,浙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先證后核”、委托下放審批權限等改革;上海市在自貿試驗區試點“告知承諾審批”“一企一證”;江蘇宿遷市探索“先證后核”和“五位一體”事后監管;廣東、山東、湖北等地也創造了一系列有益經驗。
加強全面質量監管
2017年5月,質檢總局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強產品全面質量監管的意見》,提出質檢系統作為質量主管部門,要一手抓全面提高質量,一手抓加強全面質量監管,切實做到放管結合,實現監管對象全覆蓋。
對保留行政審批的產品,質檢總局強調,要進一步強化全過程監管。在進一步簡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同時,嚴格行政審批管理;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加強證后監管。
對下放審批權限的產品,質檢總局要求,強化審批監管承接。要有序推進審批權限的下放和承接工作;明確下放產品范圍,對照清單逐項下放到位;規范業務操作流程,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立健全后續監管工作制度和責任追究機制;組織審批人員崗前培訓,加強承接機構能力建設。
對轉變準入方式的產品,質檢總局要求,強化制度轉換銜接。對由生產許可轉成CCC認證等制度管理的產品,建立對接機制,制定銜接方案,扎實有序推進制度轉換;抓緊制定轉換后的管理規范和技術規則;加強對相關企業的宣貫;嚴格落實發證機構的后續監督責任。與此同時,還加強對準入制度調整后產品質量狀況的跟蹤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對取消生產許可證的產品,質檢總局要求,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要突出風險管理,保持嚴查嚴管態勢,保證監管到位;禁止搞變相審批,切實轉變監管理念,推動監管方式從規范主體資格向規范主體活動轉變,從重條件審批向嚴監管行為轉變。